安特卫普动物园大猿谷展区解析

安特卫普动物园大猿谷展区解析

发表时间:2023-12-31 04:01:52 来源:重型推拉门

  比利时安特卫普动物园的大猿展区最早建于1957年,1989年和2017年进行过2次扩建,2018年我们正好去了这家动物园,当时就被这个展区惊艳到了。笼舍里既杂乱无章又清爽洁净,动物四处乱躺却显得悠闲自在,饲养员忙忙碌碌又井然有序。总之,在这里该看到的都能看到,不该看到的都看不到。

  那次欧洲动物园之行中,安特卫普能够说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建在闹市区的中小型动物园,而大猿展区更是这个动物园中我最喜欢的一个,堪称精典。刚巧在zoolex上看到最近更新的展区范例中有这里,弥补了我们没看到后台缺憾。

  该展区总面积2026平方米,其中动物饲养区占1298平方米,游客参观区占728平方米。总体上是个不大的展区,但给人的感觉是宽阔敞亮。

  (作为空间体量参考,北京动物园猩猩馆建筑面积1430平方米,室外运动场面积3600平方米,总和约5000平方米,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。数据来源:)

  展区设计服务于动物、饲养员、游客三个受众群体,如何兼顾和平衡三者的利益,能体现出动物园的专业水平与设计的智慧、技术含量。

  *室内非展示区和室外非展区示(非展示区通常用于安置特殊情况的动物,如伤病动物、新来动物、产仔动物等);

  室内运动场。这是一个类似阳光房的空间,高6米,采光良好,密布着栖架和丰容设施。地面呈坡度倾斜,能够尽可能的防止存水。(图片来源:

  攀爬设施、栖架包含不一样的材质、不同直径、不一样的颜色、不同表面纹路,能给动物多样的感官刺激。看起来有些杂乱,一定不招国内动物园喜欢,但对动物却大有益处。

  顶网与屋顶之间留有距离,这种分离原理的设计方式能避免动物破坏笼舍外的设施。

  黑猩猩展区里有代表生境特征的人造蚁丘,大猩猩展区中有代表生境特征的人造板状树根。

  我们去的早,兽舍还没有打扫,能够正常的看到一些吃剩的树枝、菜叶,但没有水果残渣。

  可能在国内看来这里的动物吃得太“惨”了,殊不知在野外,水果只在成熟季节、特定树种才能吃到,树叶、嫩枝才是它们的常规食物,咱们提供的日粮通常糖、淀粉、蛋白质含量过高了。

  这间是室内兽舍。面积较小,一般是动物过夜的地方。饲养员小哥清洁完兽舍,正在把一包木丝扯散。

  我们注意到无论室内还是室外,地面垫材都会使用到木丝,就是那种常用于包装填充的材料。

  它比刨花更细腻、松软、干净且吸水性好,是很实用的兽舍垫材,能保持地面干燥,对于防止动物过度梳理也有帮助。

  内舍栖架木桩在接触地面的地方用金属构件架空,这样做可以有效的预防木头材质长期泡水而快速腐烂。

  这个圆桌状的台子是个称重器,如果动物坐在上面,它的体重数据就会显示在游客参观区的液晶板上。

  两个阳光房之间的区域安装了顶棚,既为游客提供遮挡恶劣天气的地方,也为减少玻璃的反光。个别玻璃贴了照片,这是为了限制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视线,减轻动物压力。

  黑猩猩的室内室外展区离得近,动物通过这一个过道就可以到室外,只要清扫完,这里就是开放的,动物可以自由出入,只有当室外温度不高于6度时,才会禁止动物外出。

  下图:隧道内部,动物从两边的操作通道进出展区,中间是员工操作间,有观察口可以向外查看动物状况。

  大猩猩的室内室外展区相隔了一段距离,需要用操作通道连接,这个通道建在游客参观路线的下面。

  上图中动物出入口的门帘用来防止风雨进入隧道,原本是塑料门帘,后来因为动物会啃咬换成了水龙带材质。所以再好的展区也需要在使用中一直在改进,没有一步到位的设计。

  运动场使用不锈钢绳网封顶,这种网随意性强,可以沿不规则的笼舍边缘形状安装,材质有弹性,即使动物冲撞也不会受伤,并且便于提升高度,最大限度地为动物提供可用空间。

  城市动物园都会存在场地不足的情况,因此特别需要对现有空间实现“有效利用”。

  举个例子,北京动物园猩猩馆室外展区采用的是外侧水壕沟+内侧岸边双层电网的隔障方式。

  由于水壕沟需要一定宽度才能起到作用,理论上动物可利用面积只有运动场占地面积的45%左右,但实际上动物日常所到达的范围更小,因为动物遭到过电网的电击惩罚后,导致对环境探究行为的强烈抑制,所以电网周围的区域它们也不会靠近。

  而安特卫普动物园采用的混凝土墙体+玻璃幕墙+绳网顶网的隔障方式,除了个别位置的、临时性的植物保护功能电网围护外,几乎全部的场地面积都成为动物的可利用空间。

  场内保留了一棵法桐树,有滴灌系统确保浇水充足,树干下部有几圈电线,保护其免受动物破坏。

  竹子有电网保护,因为最初大猩猩表现出强烈兴趣,会啃咬竹子,跟着时间推移它们不再关注了,冒出的新笋也不再遭到破坏。

  饲养员是对动物影响最大的人群,为他们提供高效、便捷和安全的设施设备是照顾好动物的重要前提。

  大猿是有危险性的动物,利用操作通道,在必要时所有展区都能以操控滑门来实现连通,饲养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与动物非间接接触,以保证安全。

  后勤保障区留有宽阔通道,允许大型车辆进入,黑猩猩运动场有唯一可容车辆进入的大门。

  为动物准备饲料和存储饲料的厨房位于地下室,这里除了有充足的照明、方便操作和清洁的工作台,以及各种必要设备外,中间还有一个升降机,沉重的饲料通过升降机带到厨房,为饲养员减轻劳动。(图片来源:

  操作区入口是双层门,始终保证有一道门是锁上的,动物即使逃笼进入了第一道门,也能够保证不会跑出第二道门。(图片来源:

  通往室外运动场也有两道滑门,只有一道门锁上时,另一道门才能打开,防止运动场中有动物时饲养员意外进入。

  非展示区的小笼舍,动物可以再一次进行选择进到里面来躲避游客视线,这里还可当作保护性接触训练空间。

  推拉门的上下齿条(红色)用来限定门拉开的距离,避免动物自己强行突然打开推拉门对饲养员造成的伤害。

  两个弹簧销子(黄色)保证门只能关不能开。要是开的话,饲养员必须同时拉开两个销子。

  滑门能够最终靠不同的限位槽来控制开合的宽度,门缝开的小一些则只能容纳体型小的年轻个体进入,这样做才能够对年轻个体进行训练,不会受到成年个体的打扰,同时在视觉上它又不会与群体分开,减少动物的不安。

  打扫笼舍时会将动物临时串开,地面有倾斜的地方会增加一些台阶状的突起,防止饲养员滑倒,细密的篦网防止木丝掉入堵塞下水道。

  入口处有一个带有可翻动牌示的柱子,内容是关于类人猿在野外面临威胁的信息,游客可做的保护行为,以及展出动物的个体介绍。

  左图:游客大厅里有一些教育展示设施,游客可以比较大猿与人类的手、脚、脸。

  整个展区的出口处建造了一个熔洞通道,在这里可以“发现”动物足迹、考古用具、攀岩绳索。

  游客在这里可以最后看一眼大猩猩运动场,地面的稻草、树皮和玩具也还是为了吸引动物靠近窗口。

  展区外这个小型广场有餐厅,休息区有动物雕塑和类似栖架的游戏设施,游客可以在这里驻足、休息。

  建造一个好的展区只是提高饲养管理上的水准的第一步,再先进的硬件设施也需要饲养员去操作和运行。

  必须强调的是,旧有的展区设计在漫长的时代中发展出一套与其相适应的操作方式,新的设施设计同时必然也是对饲养员的一种考验。

  我们曾听到过很多饲养员抱怨新设施“不会用”、“麻烦”、“多此一举”等等,而一旦适应之后这种声音就会少很多。

  我们希望饲养员能勇于走出舒适区,毕竟改造一个展区可能只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周,而知识和技术的累积可能需要经年累月的学习。

产品推荐